教师阅览室征名
名称:启慧苑
诠释:
启慧即开启智慧,智慧来自何处,源于阅读与实践,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来源于个人实践的智慧所占比例越来越少,更多的智慧源自阅读。这样的时代,智慧对于教师的意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有智慧已经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智慧的老师会更多地感受幸福,幸福指数也会相应提升,智慧的老师才能启迪学生智慧,传递幸福感受,符合学校打造智慧课堂、办幸福教育的理念。苑乃学术、文艺荟萃之处,用在阅览室,兼有人贤书香之义。正所谓:群英荟萃启慧苑 幸福教育源流长
名称:敏笃”或“知敏笃”
诠释:
“敏笃”取“敏思笃行”之意,点出了读书的最终目标。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只有在读书学习中有所思、有所悟,才能更好地在读书学习中产生共鸣,更好地在感悟思考中汲取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在读书学习中有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来适应时代的要求。
敏思需要笃行来配合。想要取得过人的成就,不能纸上谈兵,而必须敢行、肯行,要有不怕曲折,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兢兢业业的行动力。宋朝朱熹曾言:“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就是说,实践越扎实,认识就会更加清晰,知识就会更巩固。笃志力行,不达目的绝不中止,才能成就生命的真正意义。
名称:蚂蚁书屋或如蚁书屋
诠释:
为教师阅读书刊提供优美雅致之地,打造学校精神高地,建一书屋,欲起一名字。我以为起名应与学校的校园文化联系在一起,与所在地的文化联系在一起,还要与时代精神联系在一起,雅俗共赏又要有新意。
1.书屋起名与“蚂蚁”有关,与刁铺文化相契合。我校一直在刁铺,刁铺的文化孕育、哺育、成就了学校。刁铺载于志书最早的古地名“蚂蚁集”,因环溪河杂草丛生,蚂蚁多聚故名“蚂蚁集”。 在南塘时期,刁铺是水网地区,一片荒草滩。一群草根族的难民,为了生计,他们像蚂蚁一样坚韧不拔、辛勤劳作、合力垦荒。“小小蚂蚁能搬山”,草民是用“蚂蚁精神”开拓新的家园。有诗为证:莫道南柯为梦幻,江洲蚁众拓荒滩。沿河逢集人潮涌,母唤丫丫选夏衫。这种“蚂蚁精神”,就是刁铺精神的重要来源。
2.书屋起名与“蚂蚁”有关,与学校定位相契合。学校的生源状况决定我校不能搞“卓越教育”,只能搞“大众教育”、“平民教育”。“打造适合的教育”是我校长期坚持的有效的办学理念之一。我们的学生,就是一般的学生,在那些名校的师生眼中,我们的师生或许是卑微的,因为所取得那些所谓的“骄人的战绩”是不值得一提的,我们就是微不足道的蚂蚁。但是,我们有着敬畏蚂蚁(敬畏自己)的精神,有着“福佑众生”的情怀,有着无疆的大爱,有着 “即使卑微如蝼蚁,也能释放生命的别样风采,也不放弃对生命的礼赞,在阳光,灯光和目光的沐浴中开放出缤纷的生命之花”坚定信念。虽卑微如蚂蚁,但有着“蚂蚁精神”,我们的学校才会如此绽放出幸福之花。教师书屋是我们境界的锻造场,是我们心灵的洗涤池,是我们灵魂的栖息所。我们的教师就像一团蚂蚁在啃食这里的精神食粮,又把营养反哺给我们的学生。
3.书屋起名与“蚂蚁”有关,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蚂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职责明确、科学分工、追求效率、齐心协力、竭尽所能、勇于奉献、未雨绸缪、永不言弃。蚂蚁精神与我们当下所讲的精致做事、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相契合。
4.书屋起名与“蚂蚁”有关,体现了高雅的文化品位。
顾城写给中国当代诗歌的法文译者尚德兰女士有一幅字: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人生如蚁,不就是我等芸芸众生,有如蚂蚁一样卑微,不被人重视。但我们却敬畏着蚂蚁,以蚂蚁的精神状态生活着,期待着一天“美如神”。其实,这不正是三中全体师生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和灵魂追求的真实写照吗?我们倾力打造幸福教育,期待着学生化蛹成蝶,如此,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与书本为伍,发扬蚂蚁精神,先使自己成为幸福教师,先使自己化蛹成蝶。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
综上所述,我以为书屋起名为蚂蚁书屋,名虽通俗,却又大义。如嫌太俗,也可起名为如蚁书屋。
名称:三行知苑
诠释:
三中育才,药都名校也,近国道而远聒噪,地幽远然多芸帙,尚师重德,崇育涵学,尊“幸福”为旨。
是年,假借布泉兴土木,旧屋缮其新,增旧制,拟为书斋,来者以勤学善读而著,师之大幸,今征其名,吾思之再三,得一曰“三行知苑”,为何名此,其因有三。
《论语·述而》有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黔首每喻“令典”良师也,故“三行”即书,阅“三行”则格物致知,“知苑”示其用,其一;
上书皆云:日作三省,知明而行无过,“三”假“三省”之意,且与“三中”相应,示其在,“行知苑”谓“知行合一”,亦致敬“陶行知”,其二;
“三行”亦为佛宗禅语,“福、罪、无动”则为宇宙,“知”为识,窥“三行”以晓天下,示其意,其三;
尚有余论,且不详述之。
名称:弄溪苑
诠释:
校有“溪源亭”之景观、《溪源》之校刊,皆因学校地处环溪古镇而得名。
溪有自然之源头和文化之源头,文化之源应是教育和学校。
校园如溪书似源,躬耕其中以为“弄”。
弄出一脉活水来,为使长渠清如许;弄出一江春水来,怀揣梦想走远方;
弄出一池朱墨来,指点江山挥豪情;弄出一道亮水来,引导寻觅真善美;
弄出一水特色来,适合超越总相宜;弄出一桶甜水来,润泽学生心田绿;
弄出一捧圣水来,沐浴身心燃智慧;弄出一潭灵水来,浇壮人生幸福树;
弄出一溪真水来,立德树人芳百世;弄出一番洪波来,勇作浪头弄朝儿;
……
弄溪是苦,弄溪是乐,弄溪是情怀,弄溪是抱赋,弄溪是梦想,弄溪是缘分,弄溪是开拓创新,弄溪是个性张扬,弄溪是干事创业……
弄之切,爱之深。
师生同是弄溪人,共同成长弄溪中。
弄溪之妙在于弄,弄的内涵极其丰富,弄什么?怎样弄?请到弄溪书屋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