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祭英烈,南理启新程——泰州三中开展主题研学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能在研学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综合素质,11月16日,泰州三中组织高二年级学生参加以“走进南京,体验大学生活与感悟厚重历史”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开启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之旅。同学们在活动中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探寻高校精神,感受名校魅力。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青年团员整齐列队,在烈士群雕像前缅怀与致敬先烈。仪式在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举行,首先由党员代表向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献上花篮,徐林副校长整理花篮绶带,表达对先烈的深切悼念。随后全体师生默哀一分钟,表达对先烈的无限崇敬与哀思。共青团员张雨婷发表了题为《传承英烈精神,书写青春华章》的讲话,深刻感悟革命前辈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与如火如炽的革命热情,字字铿锵,催人奋进!
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内,青年团员拾级而上,仰望庄严巍峨的烈士雕像,品读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的铭文,重温革命史实,表达对英雄的无限敬仰和哀思。
在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每一步都似在与英烈对话,他们的生平事迹、伟大精神以及纪念馆的概况,都成为同学们心中滚烫的印记。这场悼念,不仅是对英烈的缅怀,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同学们们立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壮志,那誓言在陵园中回荡,宛如对先烈们的深情回应。
午后阳光映照下的南京理工大学,散发着知识与科技的魅力。国防科技教育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讲座、参观兵器博物馆、漫步校园,每一个环节都似一颗明珠,串联起团员们的成长之路。踏入这所名校,青春的梦想与大学的憧憬交织。在兵博中,国防科技知识如神秘的宝藏,吸引着同学们去挖掘。不仅开阔了视野,更点燃了探索的热情。
此次南京之行,是同学们青春岁月里的一座丰碑。他们从雨花台的英烈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南京理工大学的知识海洋里扬帆起航。这是一场关于传承与梦想的旅程,必将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以青春之我,铸就祖国之辉煌,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高二(9)朱云静
初秋的南京,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敬仰,踏上了前往雨花台和南京理工大学的研学之旅。这不仅是一次对知识的探索,更是一次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去看看雨滴落下此地,滴滴化成石的雨花台,这里承载着我们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烈士们慷慨激昂的雕塑、纪念碑的雄伟,昭示着先烈们的不朽功绩和精神丰碑。穿过陵园,雨打花落,可是雨花石不腐朽,他们的精神如同一颗颗雨花石一样饱满洁净!
接着,我参观了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珍藏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记录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一段不平凡的故事,每一次目光触及,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眼目睹了先辈们英勇奋斗的场景。通过这次参观,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先烈们的敬意也更加深沉.
出馆后,映入眼帘的是矗立于雨花台顶的烈士纪念碑,碑额形如红旗和火炬,纵使淫雨霏霏,碑前的长明灯仍熠熠闪耀,是烈士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亦是先辈手中的火炬代代相承,薪火永燃。长明灯旁的铜板上刻着“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会常来这里”。这既是烈士后人的心声,也是每一个到雨花台缅怀烈士的人的心里话。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既能照亮过去,也能指引未来。而雨花台的烈士们用生命书写的历史篇章,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懈奋斗!
从雨花台到南京理工大学,距离并不遥远。作为国家赫赫有名的“国防七子之一”,南京理工大学是智慧与力量的交汇之地,每个建筑都散发着独特的科技感和现代化魅力。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梦想与希望。
走进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南理工兵器博物馆是国内高校唯一种类齐全、专业性强的兵器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专业讲解,同学们认识了各个类型的压制火炮、老式地炮、航炮和火箭筒等武器装备,更加深刻了解了中国的兵器装备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军事科技发展巨大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对学校先辈们为国防事业发展作出的巨大的贡献表达由衷的敬意。
此次参观,同学们深刻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顺应时代发展,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更要不断奋发前行,学好专业课程,提高综合能力,用实践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在这座美丽的大学,我们还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观看了令人惊叹的机器狗展示,深感科技的力量和知识的魅力。这些内容让我们受益匪浅,更加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里,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科技的辉煌成就和无限可能。
这次研学之旅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更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在雨花台,我学到了敬畏与庄重;在南京理工大学,我感受到了进步与希望。我深刻理解了知识与历史的重要性,以及作为一名年轻一代的使命与责任。站在时间的交汇点上,我更加坚定了追求知识和贡献社会的决心。我将把这次研学之旅作为人生中的宝贵经历和财富,让它指引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成长。
高二(6)班 包国栋
研学匆匆,时光总是显得短暂,但短暂的研学活动中仍然充满了欢声笑语,劳累时常伴随着我们,可我们总会说累,有的是对这次研学的激动。
清晨怀揣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研学的道路,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总期盼着更快些到达目的地,彼此间相互诉说着对研究活动的想法。首站,我们到达雨花台,望着那高大的雨花台英雄雕塑昂扬的身姿,眺望远方,那时的他们无畏压迫与死亡,慷慨就义,而他们所望向的是一片拥有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是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红星。划破漆黑的夜幕,为身处黑暗的人民带去了曙光,他们会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有学生,有的甚至只是孩子,而这是这一群无名之士,为民族之崛起而奉献了宝贵的生命。参观雨花台英雄纪念馆,一幅幅先烈的画像介绍,他们平均也只有二十几岁的年龄,为了革命舍弃了青春岁月。当我驻足在他们的面前时,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此刻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诉说,如今这海晏石清国泰民安的繁华盛世。正是先辈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希冀,我被何其有幸生长在这片没有了硝烟与战火的和平大地上,而今的我们一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方不辜负你们为我们塑造的这和平盛世。
午后到达南京理工大学,在南京理工大学我们第一次充分的对大学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南理工有着国家唯一一座兵器馆,浏览兵器馆,各式各样各种型号的火炮呈现在眼前,令人眼前一亮,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可以看见他们在历史的硝烟战场上大展身手的样子,满天的炮火为了赶走侵略华夏大地的敌人,为万世开太平。有反复礼炮轰鸣,石油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刻先辈们以鲜血挥洒疆场,换来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国防安全何其重要,此刻的我们只当以此为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力读书”,以青春热血为我国的国防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学的过程总是过得很快,但此次短途的研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还是对国防安全知识的拓展,未来前景的规划,我相信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机会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尽自己的全力去获取青春最美的几个字,莫过于团结,创新,献身,爱国。
高二1秦家卿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有幸来宁走进南京理工大学,肃立在雨花台英雄烈士纪念碑前,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研学活动。
在人类文明的征途中,历史的长河总是波澜壮阔,充满了无数先辈的奋斗与献身。在这些光辉与暗影交织的时刻,总有一些地方如同时间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研学旅途中,雨花台烈士陵园便是这样一座精神的丰碑,它让我深刻感悟到革命精神的不朽与传承的重要性,仿佛一股强大的力量穿越时空,震撼着我的心灵。
步入陵园,那庄严的墓碑和肃穆的氛围,瞬间将我带入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解放战争的烽火连天中,无数革命先烈英勇献身,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新中国的基石。正如雨花台烈士陵园中静默矗立的纪念碑,无声的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而他们的精神品质正是南京理工大学校风中“献身”的最好诠释。
在陵园内,我们参观了纪念馆,观看了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那些烈士们坚定的眼神、顽强的斗志,让我们为之动容。随后,我们肃立在烈士墓前,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历史重量,体会着南京理工大学“团结 献身 求是 创新”的校风与雨花台英雄精神的完美契合。
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的青石板上,时间仿佛凝固,英雄的身影历历在目。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史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走出陵园,青春的脚步不曾停歇,追寻先烈的足迹,我们来到了南京理工大学,那里是知识的殿堂,也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在南京理工大学里,参观兵器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兵器博物馆的外观庄重,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走进馆内,灯光下的一件件兵器模型散发着冷峻而神秘的气息。从古代简单的冷兵器到现代复杂的热兵器,陈列有序。那一门门高大威武的火炮,仿佛将我带回到硝烟弥漫的近代战争时期,它们见证了中国军事从落后到强大的艰难历程。这里的每一件兵器都有详细的介绍牌,我仔细阅读着,心中对兵器发展历程的知识不断增长。我深刻认识到兵器不仅是战争的工具,更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背后蕴含着无数科学家的智慧与心血。它们无言却诉说着强大的力量。
此行,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南京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的独特魅力。雨花台英雄烈士陵园与南京理工大学的联系,不仅是地理上的邻近,更是精神上的共鸣。南京理工大学以其优良的校风,激励着学子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而雨花台,则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那份英勇无畏、献身民族的精神。
研学之旅虽已结束,但南京理工大学的校风与雨花台英雄烈士陵园的启示,却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高二5班 时李渲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