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发展>心灵驿站>详细内容

欢度国庆假期,守护心灵绿洲

发布时间:2024-09-30 16:53:41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假期中可能出现过度放纵心理、节日心理失调、上学恐惧症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过度放纵心理在国庆假期中较为常见。许多人在假期里大吃大喝、熬夜玩手机、刷剧,这种行为不仅容易导致肠胃功能紊乱,还可能导致过度疲劳。据相关资料显示,长假期间因过度放纵而引发身体不适的案例不在少数。例如,有的人在假期中暴饮暴食,结果引发急性肠胃炎,不得不去医院就诊。而熬夜玩手机等行为也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节日心理失调也是一个容易出现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人们从高度紧张的工作、学习状态突然转变为宽松的假期状态时,容易产生心理不适应。一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学习的学生,在假期中可能会有一种失落感。这种心理失调可能表现为焦虑、忧伤、失落等情绪,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

上学恐惧症则主要出现在假期结束后。习惯了轻松状态的人们,一旦转入紧张的学习、工作,会表现出不适应。有的人会出现烦躁不安、无心学习或工作、失眠、胃口不佳等症状。例如,一些学生在假期结束后,对上学产生恐惧,甚至出现装病、腹痛等逃避上学的行为。这种心理反应不仅会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还会给个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不同人群心理调适指南

(一)学生篇

学生在国庆假期首先要合理安排时间。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和休息娱乐时间。比如早上可以安排一小时的阅读时间,下午完成一部分作业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篮球或跑步,增强身体素质。保持积极心态也很关键,多与家人、朋友分享快乐和感受。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活动,如绘画、音乐等,让自己放松心情,增强自信心。学会情绪管理,当遇到困难时,及时向家人、老师或朋友寻求帮助和支持。可以尝试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听音乐、散步等,缓解学习压力和情绪问题,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让自己的情感得到支持和慰藉。

(二)家长篇

在假期应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多陪伴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例如一起安排家庭旅游,在旅途中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学习状态。一旦发现孩子有情绪或学习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问题的根源。如果问题较为严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同时,家长也要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制定合理的电子产品使用规则,与孩子共同遵守,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家长以身作则,控制自己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间,为孩子做出示范。坚持稳定的作息节奏,避免孩子出现假期综合症。假期中适度放松,但不能打乱原有的作息规律,避免孩子过度暴饮暴食。在返校前,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疏导孩子心理,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学习状态。

(三)教师篇

作为教师,在假期中合理放松非常重要,可尝试多种放松身心的方式,如散步、瑜伽、适当运动。同时,规划一些娱乐活动,如看一场有意义的电影,外出旅游等,既能放松心情,又能从中汲取教育的灵感。假期里多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美好时光,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增强内心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