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发展>德育管理>详细内容

喜 报

发布时间:2017-05-23 20:55:00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热烈祝贺我校高一(7)班周茗同学在2017年泰州市中小学“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案例征集活动中,荣获“好家风”故事二等奖。(获奖案例附后)


 

 

学生: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周茗

家长: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 周全胜

 

 爷爷的八十大寿那天,大伯献上了精心撰写的一副对联:“技精于学  兴业乡梓八方欢;德崇在义  立品家楣十分愉”。这幅对联的别致在于不仅暗藏了爷爷的名字,揭示了爷爷的八十大寿;而且,总括了爷爷的主要功绩:年轻时,正处一穷二白的年代,为了众多弟妹的大家庭,他早早离开学堂,起早贪黑勤学技术、省吃俭用补贴家里。学成后,回到小镇,参与创办了多个工厂,带出许多徒弟,这些人大多成为技术骨干,他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因而,不仅有技术,还有他的品德都被传承下来。

    我父亲这一辈,家中弟兄三人都是从苦寒中成长起来的,目睹父辈的艰辛,从小奋发勤学,继而乘着高考春风,凭借自己的努力挤过预考、高考两座窄窄的独木桥,踏进大学殿堂。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尊师重教的年代;为此他们选择回到家乡,大伯和我父亲成为令人尊敬的老师,为家乡培养人才;二伯从东南大学毕业,放弃留校,为家乡的工业腾飞而努力;他们继续发扬父辈的传统,勤于钻研,立德立言,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大伯,他凭借个人的不辍努力,从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享受政府津贴的跨世纪中青年杰出人才、特级教师、研究生导师等等。在他身上有着许多我们要学习和传承的。

 到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处于信息化社会。哥哥姐姐也已踏着父辈的脚印一心向学刻苦攻读,顺利读完大学、开始工作。我的起步虽晚,但我坚信:我会奋起直追。

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传承的不仅仅是血脉,更有一种精神的传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