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下英语课堂“书面表达”教学》结题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主体参与”下英语课堂“书面表达”教学》自立项以来,本课题组一直按照市教研室领导要求,在校长室的正确指导和组内同仁的积极配合下,按阶段、分步骤开展了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提请教研室准备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英语教学要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标准》是以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
《标准》对高中学生的“写”提出了具体要求:毕业水平要达到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描述;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论;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如申请表等;能把课文改编成为短剧。对优秀毕业生的“写”的要求更高更具体: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和公务信函等;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论他人的观点,文体得当,用词准确;能填写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能做简单的笔头翻译。
但是,多年以来英语书面表达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从历年高考结果来看,学生的听说技能在逐年提高,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却不甚明显,书面表达部分的成绩还未达到要求。学生书面表达时无法克服母语思维的负面影响,语言表达不地道,连贯性差,书面表达篇幅短,语言错误多等均是书面表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在很多中学(尤其农村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并没有长期的、有计划的书面表达训练或辅导,只有短期的、为应付高考而进行的训练。当前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也以传统的成果教学法为主导地位。成果教学法注重书面表达结果,学生的书面表达过程完全受到教师的控制,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压抑,书面表达兴趣索然。此教学法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和当前的新课标教学理念相悖的。
该研究旨在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兴趣与积极性,获得语言和交际技能中“写”的能力,扭转当前“教师难教、学生不会写”的局面。
四、课题的界定和实验的假设
本课题将对高中基础教育中的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重新审视传统的英语书面表达模式,优化教材与教法。在教学实践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书面表达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研究新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方法,提出“主体参与”的书面表达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扭转当前英语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不会写”的局面,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
“主体参与”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材料,通过对文章主旨与重要信息的理解之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讨论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内发表意见,通过协作,小组收集、发表意见,全班分享。通过收集小组意见与学习阅读材料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书面表达技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书面表达。该模式从语言输入与头脑冲击,储备了足够的书面表达信息到语言的自然输出,符合语言的教学规律,并渗透于课堂常规教学中,以听导写、以读带写、以读促写,使教材中的听、说、读、写各部分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的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活动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主体参与”书面表达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合作学习。在书面表达之前,学生围绕主题分组讨论,深入挖掘书面表达内容,互相启发,开拓思路,集思广益。将“小组合作”引入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搭配成若干小组,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互帮互助。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机会,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克拉申的输入假说(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说是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认为“写是输出的过程,是在前面多方式、多渠道的足够可理解的情况下达到的自然输出”。学生只有进行大量阅读,吸取阅读材料中的素材、词汇、句型结构,学习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的能力,才能有一定的写的能力。学生“主体参与”下书面表达教学模式适应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要求,符合英语教学规律。
3.Brainstorming理论
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现已成为国外流行的一种新颖的课堂活动形式。使用Brainstorming这种技巧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给学生一个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集思广益,激活其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比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它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教师作为指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地思维,并以谈论与讨论的形式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形成思路;然后在激活的想法中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实践证明,Brainstorming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写的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主要研究内容:
1.英语书面表达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的探究;
2.学生英语书面表达方法的有效指导策略的探究;
3.学生习作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的探究;
七、课题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教学计划与设计、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的考察和教学反思四个环节的工作,发现规律性的结论,获得理论的经验,用于指导教学,同时解决在教学中的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个案研究法
对典型的班级和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态度、策略、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考查和分析,逐步认识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三)实验比较法
对相类似的班级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然后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找出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四)教育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我们研究的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语言掌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策略的养成等等。
(五)经验总结法
进行课堂实践的课题组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所反映出来的客观事实,分析、概括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经验,并使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以更好地指导新的教学实践。
八、课题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
课题组成员查阅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设计与讨论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研究步骤,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而且,通过问卷调查找出目前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8月):
课题组成员立足于教学实践,从英语书面表达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书面表达方法的指导、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高中最有效的书面表达教学策略。课题组成员积极听课,定期研讨,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地进行反思、修改与完善,为总结和结题验收阶段形成研究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2月):
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课题组分个人总结教学实践、评价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对学习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习得的影响,进行整体的分析和价值判断,并写出心得进行交流;同时,课题组集中将前几个阶段调查、实践和研究中的事实、数据、个案、心得、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再次进行讨论,升华为理性认识,将研究出的有效策略推广到教学中;课题组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其他成员分别根据自己的体会、积累的材料以及课题研究的重点来撰写相关论文或案例等。
九、课题研究成果
(一)梳理了学生书面表达中的问题,形成了有效书面表达策略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书面表达习惯的培养。针对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专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给学生进行了精细化的指导。
问题一:学生朗读意识薄弱,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不强。
应对策略:课题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型晨读活动。教师规范了晨读的朗读内容,让学生在有序的活动中大声地朗读英语课文或书面表达常用句型及英文美文。学生的语感逐渐得到加强。
问题二:学生积累意识差,课外阅读少。
应对策略:课题组教师鼓励学生建立书面表达积累本,摘抄课外阅读碰到的美文或者精彩句子,教师对学生的摘抄本进行认真的检查与评比,加强学生积累意识,促成他们养成摘抄习惯。
问题三:学生英语思维意识缺乏,习惯用汉语的思维去进行书面表达。
应对策略:课题组教师高度重视书面表达教学中英语范文的赏析运用,鼓励学生认真赏析范文,借鉴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手段的利用等,以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问题四:学生主动练习意识淡薄,不重视老师布置的习作。
应对策略:课题组教师规范了课堂书面表达的流程,重视课堂书面表达任务的过程性监督与评价。同时,利用教材中阅读的延伸话题,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书面表达,并进行有效的评价。此外,还鼓励学生记英文日记。
问题五:学生反思改进意识不强。同一个问题重复犯错。
应对策略:课题组教师鼓励学生先进行互改,再收集汇总学生在书面表达中易错点专门进行总结与归纳。让学生对照易错点,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进行改错。
问题六:学生缺乏规范书写和卷面整洁意识。
应对策略:课题组教师通过日常作业来规范学生的认真书写的习惯;组织英语书写比赛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生书写能力。
(二)建立了科学的习作评价体系,增强学生书面表达信心
1.注重个性化评价,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在评价学生习作时,教师对学生书面表达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评价,增强评价的针对性。个性化的英文作文评价能引导学生,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用个性话的评语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建立书面表达信心,逐渐喜欢用英文来书面表达。如:Your essay is really good, the advanced phrases and drills are properly used, I know you are a smart boy. If you c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 handwriting, your composition would be more wonderful.
2.鼓励同伴评价,增加评价的真实性
利用小组来实现学生同伴互评。这种评价能让学生主体参与,给他们提供全面交流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我检查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书面表达水平。
3.建立书面表达档案袋,优化评价的有效性
在书面表达教学实践中, 运用书面表达档案袋的能更好地实现过程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兴趣和书面表达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英文书面表达方面的反思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阶段的学习交流、听课研讨等方式,课题组的教师对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有了全面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看到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的关系,从微观上能够正确地理解与把握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的要求。综合我校课改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形成了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策略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撰写了相关的课题研究论文和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课题研究过程中,本组老师共有十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具体如下:
1.《浅谈“五严”背景下的主体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陆敏 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三等奖 2010.11
2.《“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殷华新 江苏省教育学会 一等奖 2011.01
3.《高中生书面表达中的常见问题浅析及对策》吉静 江苏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2011.01
4.《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应试策略》 陆敏 《学生双语报·教师版》2011.01
5.《如何提高高中英语书面表达》吉静《新课程报》 2012.08
6.《艺术生如何在高考前三个月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奚兆霞《中学英语园地》 2012.12
7.《如何在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方面获得高分》刘华《中学英语园地》2012.12
8.《如何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水平》李留云 《学生双语报 教师版》2012.12
9.《怎样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张霞琴《新课程报》2014.1
10.《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探究》殷华新 《泰州教育》2014.5
在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同时,课题组老师还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开设了多节相关公开课,得到兄弟学校及校内教师的好评。如2011年4月, 刘华老师的《漫画书面表达》在我校的学校开放日活动中获得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其他市直学校教师的一致好评;2013年4月,刘善霞老师在高二英语一日视导活动中开设的《书面表达书面表达技巧》、2013年5月,陆敏老师在教研组长先行课活动中开设的《期中考试书面表达讲评》均得到校内主管领导和组内教师的好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本组老师精诚团结,既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在2010-2011年度教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教研组,殷华新老师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我组陆敏老师于2010-2011学年、殷华新老师、严慧老师于2011-2012学年被评为校教科研先进个人。
(四)优化了学生学习方式
自从进行《“主体参与”下英语课堂“书面表达”教学》课题的研究工作起,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学习方式也得到了转变。如何在课题研究中以书面表达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逐渐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课题组的成员在课堂上做了大量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书面表达情境与愉悦的书面表达环境,鼓励学生在这种“以生为本”课堂文化中,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逐渐能在书面表达中得体地使用英语来表达与交流。同时学生也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十、存在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本课题的研究却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还要进一步强化。
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推行并不是简单的教学程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体现。如果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按照某种模式进行程序式的教学;教学效果仍然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英语教师,应有终生学习的决心;其次要主动学习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最后,必须具备锐意进取的创新和开拓精神。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需要不断强化。
由于考试的评价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以高考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导致学生的学习取向也着眼于高考。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的评价,培养具有时代性的新一代世界公民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英语书面表达教学的有效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着眼于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但事实上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仅局限于这一层面的问题。书面表达技能的提高应该与阅读能力,听说能力的培养更多的结合起来。因此,如何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语言技能的结合,是我们课题组应该继续探索的方向。
本课题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性的研究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课题研究,我校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也促进了我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更多的尝试。总之,我们认为,从研究价值来分析,本项课题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课题《“主体参与”下英语课堂“书面表达”教学》自立项以来,本课题组一直按照市教研室领导要求,在校长室的正确指导和组内同仁的积极配合下,按阶段、分步骤开展了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提请教研室准备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英语教学要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标准》是以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
《标准》对高中学生的“写”提出了具体要求:毕业水平要达到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描述;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论;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如申请表等;能把课文改编成为短剧。对优秀毕业生的“写”的要求更高更具体: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和公务信函等;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论他人的观点,文体得当,用词准确;能填写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能做简单的笔头翻译。
但是,多年以来英语书面表达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从历年高考结果来看,学生的听说技能在逐年提高,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却不甚明显,书面表达部分的成绩还未达到要求。学生书面表达时无法克服母语思维的负面影响,语言表达不地道,连贯性差,书面表达篇幅短,语言错误多等均是书面表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在很多中学(尤其农村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并没有长期的、有计划的书面表达训练或辅导,只有短期的、为应付高考而进行的训练。当前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也以传统的成果教学法为主导地位。成果教学法注重书面表达结果,学生的书面表达过程完全受到教师的控制,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压抑,书面表达兴趣索然。此教学法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和当前的新课标教学理念相悖的。
该研究旨在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兴趣与积极性,获得语言和交际技能中“写”的能力,扭转当前“教师难教、学生不会写”的局面。
四、课题的界定和实验的假设
本课题将对高中基础教育中的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重新审视传统的英语书面表达模式,优化教材与教法。在教学实践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书面表达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研究新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方法,提出“主体参与”的书面表达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扭转当前英语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不会写”的局面,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
“主体参与”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材料,通过对文章主旨与重要信息的理解之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讨论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内发表意见,通过协作,小组收集、发表意见,全班分享。通过收集小组意见与学习阅读材料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书面表达技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书面表达。该模式从语言输入与头脑冲击,储备了足够的书面表达信息到语言的自然输出,符合语言的教学规律,并渗透于课堂常规教学中,以听导写、以读带写、以读促写,使教材中的听、说、读、写各部分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的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活动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主体参与”书面表达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合作学习。在书面表达之前,学生围绕主题分组讨论,深入挖掘书面表达内容,互相启发,开拓思路,集思广益。将“小组合作”引入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搭配成若干小组,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互帮互助。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机会,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克拉申的输入假说(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说是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认为“写是输出的过程,是在前面多方式、多渠道的足够可理解的情况下达到的自然输出”。学生只有进行大量阅读,吸取阅读材料中的素材、词汇、句型结构,学习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的能力,才能有一定的写的能力。学生“主体参与”下书面表达教学模式适应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要求,符合英语教学规律。
3.Brainstorming理论
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现已成为国外流行的一种新颖的课堂活动形式。使用Brainstorming这种技巧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给学生一个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集思广益,激活其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比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它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教师作为指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地思维,并以谈论与讨论的形式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形成思路;然后在激活的想法中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实践证明,Brainstorming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写的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主要研究内容:
1.英语书面表达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的探究;
2.学生英语书面表达方法的有效指导策略的探究;
3.学生习作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的探究;
七、课题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教学计划与设计、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的考察和教学反思四个环节的工作,发现规律性的结论,获得理论的经验,用于指导教学,同时解决在教学中的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个案研究法
对典型的班级和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态度、策略、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考查和分析,逐步认识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三)实验比较法
对相类似的班级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然后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找出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四)教育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我们研究的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语言掌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策略的养成等等。
(五)经验总结法
进行课堂实践的课题组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所反映出来的客观事实,分析、概括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经验,并使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以更好地指导新的教学实践。
八、课题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
课题组成员查阅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设计与讨论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研究步骤,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而且,通过问卷调查找出目前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8月):
课题组成员立足于教学实践,从英语书面表达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书面表达方法的指导、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高中最有效的书面表达教学策略。课题组成员积极听课,定期研讨,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地进行反思、修改与完善,为总结和结题验收阶段形成研究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2月):
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课题组分个人总结教学实践、评价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对学习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习得的影响,进行整体的分析和价值判断,并写出心得进行交流;同时,课题组集中将前几个阶段调查、实践和研究中的事实、数据、个案、心得、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再次进行讨论,升华为理性认识,将研究出的有效策略推广到教学中;课题组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其他成员分别根据自己的体会、积累的材料以及课题研究的重点来撰写相关论文或案例等。
九、课题研究成果
(一)梳理了学生书面表达中的问题,形成了有效书面表达策略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书面表达习惯的培养。针对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专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给学生进行了精细化的指导。
问题一:学生朗读意识薄弱,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不强。
应对策略:课题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型晨读活动。教师规范了晨读的朗读内容,让学生在有序的活动中大声地朗读英语课文或书面表达常用句型及英文美文。学生的语感逐渐得到加强。
问题二:学生积累意识差,课外阅读少。
应对策略:课题组教师鼓励学生建立书面表达积累本,摘抄课外阅读碰到的美文或者精彩句子,教师对学生的摘抄本进行认真的检查与评比,加强学生积累意识,促成他们养成摘抄习惯。
问题三:学生英语思维意识缺乏,习惯用汉语的思维去进行书面表达。
应对策略:课题组教师高度重视书面表达教学中英语范文的赏析运用,鼓励学生认真赏析范文,借鉴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手段的利用等,以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问题四:学生主动练习意识淡薄,不重视老师布置的习作。
应对策略:课题组教师规范了课堂书面表达的流程,重视课堂书面表达任务的过程性监督与评价。同时,利用教材中阅读的延伸话题,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书面表达,并进行有效的评价。此外,还鼓励学生记英文日记。
问题五:学生反思改进意识不强。同一个问题重复犯错。
应对策略:课题组教师鼓励学生先进行互改,再收集汇总学生在书面表达中易错点专门进行总结与归纳。让学生对照易错点,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进行改错。
问题六:学生缺乏规范书写和卷面整洁意识。
应对策略:课题组教师通过日常作业来规范学生的认真书写的习惯;组织英语书写比赛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生书写能力。
(二)建立了科学的习作评价体系,增强学生书面表达信心
1.注重个性化评价,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在评价学生习作时,教师对学生书面表达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评价,增强评价的针对性。个性化的英文作文评价能引导学生,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用个性话的评语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建立书面表达信心,逐渐喜欢用英文来书面表达。如:Your essay is really good, the advanced phrases and drills are properly used, I know you are a smart boy. If you c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 handwriting, your composition would be more wonderful.
2.鼓励同伴评价,增加评价的真实性
利用小组来实现学生同伴互评。这种评价能让学生主体参与,给他们提供全面交流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我检查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书面表达水平。
3.建立书面表达档案袋,优化评价的有效性
在书面表达教学实践中, 运用书面表达档案袋的能更好地实现过程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兴趣和书面表达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英文书面表达方面的反思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阶段的学习交流、听课研讨等方式,课题组的教师对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有了全面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看到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的关系,从微观上能够正确地理解与把握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的要求。综合我校课改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形成了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策略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撰写了相关的课题研究论文和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课题研究过程中,本组老师共有十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具体如下:
1.《浅谈“五严”背景下的主体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陆敏 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三等奖 2010.11
2.《“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殷华新 江苏省教育学会 一等奖 2011.01
3.《高中生书面表达中的常见问题浅析及对策》吉静 江苏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2011.01
4.《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应试策略》 陆敏 《学生双语报·教师版》2011.01
5.《如何提高高中英语书面表达》吉静《新课程报》 2012.08
6.《艺术生如何在高考前三个月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奚兆霞《中学英语园地》 2012.12
7.《如何在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方面获得高分》刘华《中学英语园地》2012.12
8.《如何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水平》李留云 《学生双语报 教师版》2012.12
9.《怎样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张霞琴《新课程报》2014.1
10.《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探究》殷华新 《泰州教育》2014.5
在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同时,课题组老师还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开设了多节相关公开课,得到兄弟学校及校内教师的好评。如2011年4月, 刘华老师的《漫画书面表达》在我校的学校开放日活动中获得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其他市直学校教师的一致好评;2013年4月,刘善霞老师在高二英语一日视导活动中开设的《书面表达书面表达技巧》、2013年5月,陆敏老师在教研组长先行课活动中开设的《期中考试书面表达讲评》均得到校内主管领导和组内教师的好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本组老师精诚团结,既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在2010-2011年度教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教研组,殷华新老师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我组陆敏老师于2010-2011学年、殷华新老师、严慧老师于2011-2012学年被评为校教科研先进个人。
(四)优化了学生学习方式
自从进行《“主体参与”下英语课堂“书面表达”教学》课题的研究工作起,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学习方式也得到了转变。如何在课题研究中以书面表达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逐渐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课题组的成员在课堂上做了大量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书面表达情境与愉悦的书面表达环境,鼓励学生在这种“以生为本”课堂文化中,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逐渐能在书面表达中得体地使用英语来表达与交流。同时学生也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十、存在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本课题的研究却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还要进一步强化。
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推行并不是简单的教学程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体现。如果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按照某种模式进行程序式的教学;教学效果仍然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英语教师,应有终生学习的决心;其次要主动学习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最后,必须具备锐意进取的创新和开拓精神。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需要不断强化。
由于考试的评价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以高考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导致学生的学习取向也着眼于高考。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的评价,培养具有时代性的新一代世界公民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英语书面表达教学的有效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着眼于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但事实上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仅局限于这一层面的问题。书面表达技能的提高应该与阅读能力,听说能力的培养更多的结合起来。因此,如何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语言技能的结合,是我们课题组应该继续探索的方向。
本课题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性的研究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课题研究,我校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也促进了我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更多的尝试。总之,我们认为,从研究价值来分析,本项课题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执笔人:殷华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